在数不清的纪录片里,《河西走廊》绝对算得上 “尖子生”。这部由央视和甘肃省委宣传部联手打造的大片,一共有十集正片,外加两集总结篇《致敬河西走廊》。2015 年 3 月 3 日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凤凰网一播出,就凭借超有料的内容、精美的画面和大气的叙事火了起来,豆瓣评分高达 9.7,妥妥的 “纪录片天花板”。
河西走廊,就在黄河西边,是条狭长的通道,足足有 1200 公里长,像条纽带一样,把东西方文明紧紧连在一起,藏着上千年的故事。以前丝绸之路的 “黄金路段” 就在这儿,它还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。中华文化能在这里传承,西藏也是从这儿正式成为中国一部分的,到处都是考古发现和历史遗迹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拼图。而这部纪录片,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,带着我们走进这片神秘土地的悠悠岁月。
纪录片讲故事的方式特别有意思,按照时间线,从汉朝讲到新中国,把河西走廊和中国西部的历史变化讲得明明白白。每一集都有个主题,通过一个个真实又精彩的历史故事,把河西走廊的兴衰起伏、战争风云、文化碰撞都演活了。比如讲西汉那段,重点说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件大事。张骞为了给汉朝找盟友,一头扎进未知的冒险里,哪怕被匈奴抓去关了十几年,也没放弃,最后成功完成任务。他这一趟,不仅发现了新地方,还让河西走廊进入了中原人的视线,后面好多大事都是从这儿开始的。把历史和个人的命运绑在一起讲,特别有代入感,就像跟着古人穿越回了那些热血沸腾的年代。
片子里的人物刻画也特别生动,皇帝、将军、学者、僧人、商人…… 各种身份的人物都被演得活灵活现,历史和个人命运完美融合。就拿霍去病来说,年纪轻轻就三次带兵打败匈奴,把河西走廊收入汉朝版图,那句 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,到现在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,一下就把他的爱国劲儿立住了。还有鸠摩罗什,被软禁了 17 年,还坚持传播佛教,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立下大功。这些角色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名字,而是一个个有梦想、有坚持的 “活人”,他们的故事凑在一起,就是河西走廊的历史大戏。
画面更是这部片子的一大看点。拍摄团队用了航拍、延时摄影这些超厉害的技术,把河西走廊的美景全拍进了镜头里。沙漠、雪山、草原、戈壁,每一帧都像电影大片,随手一截都能当壁纸。为了还原历史场景,团队跑了国内 10 个影视基地,拍了 200 多场戏,动用了近千名群众演员,连服装、道具、建筑风格都严格按照历史来,小到蒙文、葡萄牙文的翻译,道具上的小字,都做得一丝不苟,就为了让观众感觉自己真的穿越回了古代。
音乐也给片子加了不少分。主题曲《河西走廊之梦》由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,用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都都克笛,一吹起来,满满的东西方古老文明的沧桑感。看片子的时候,音乐还会跟着剧情变,霍去病打仗时,音乐激昂振奋;丝绸之路上商队路过,音乐又变得悠扬舒缓;说到历史变迁,音乐就变得低沉伤感。音乐、画面和故事配合得特别默契,让人看得特别入迷。
这部纪录片可不只是讲过去,对现在也很有意义。它让我们知道河西走廊对国家发展、文化传承、民族融合有多重要,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传承他们不怕困难、敢闯敢干的精神。现在国家在推进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,河西走廊又成了关键地带,重新热闹起来。看这部片子,既能了解历史,又能给 “一带一路” 建设加油打气。
《河西走廊》真是一部宝藏纪录片,历史、艺术、现实意义全占了。它用接地气的叙事、精美的画面、动听的音乐,讲透了河西走廊上千年的故事。看完这部片子,就像上了一堂超精彩的历史课,心灵都被震撼了。它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敬意,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为实现中国梦努力。相信这部纪录片会和河西走廊一样,一直闪闪发光,被大家记住。